您好,濉溪职业技术学校欢迎您!
通知公告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3-13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0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

皖教职成〔201810

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淮北市职教办,省属中专学校: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市级统筹,整合资源、调整布局、规范类别,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全面提升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我省实际,制定了《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标体系》是我省实施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制度性成果,是指导全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中专学校)建设、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性文件,是督导、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我省中专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分类。分为二类,A类是指在服务国家及地方发展重大战略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在实施精品化、集约化、国际化办学等方面代表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最高水平,部分学校跻身国内一流。B类是指办学方向正确,具备优良办学条件和较大办学规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高效益好,服务发展能力强,达到较高的办学水平,是我省所有中专学校努力的方向。
 
三、我省中专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程序。由学校对照《指标体系》提出申请,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统一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按照达标一所认定一所的原则,组织认定。省属中专学校按照市级统筹的原则,经主管部门同意后,由所在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核及上报。
 
已列入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库的学校,应按照当前我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抓紧建设,经省级评估验收通过、符合《指标体系》要求的,履行申报、审核程序后直接认定为B类学校。
 
四、我省中专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安排。我省中专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从2019年启动。2020年底前,所有国家改革示范校、国家级重点校以及省级示范校、中职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建设学校都要达到B类学校的办学水平,未通过B类学校认定的不再享受原示范校的有关政策支持。2022年底前,我省所有中专学校都能够达到B类学校的办学水平,有部分学校达到A类学校的办学水平。
认定结果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期5年。5年后根据发展水平重新申请认定。
 
五、各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统领,结合中职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认真制定本地区办学水平评估工作计划,力争2022年使区域内的中专学校都能够达到B类学校的办学水平,并有学校达到A类学校的办学水平。要以此为契机,统筹规划区域内各类学校建设,优化整合办学资源,规范管理,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区域内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要加强指导、服务与支持,帮助学校切实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确保区域内中专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有序推进。

附件: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doc

附件

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A

B

1.

办学方向

1.1

办学定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实施精品化、集约化、国际化办学,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和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服务。引领全省,国内一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升级服务,办学特色鲜明。

1.2

培养目标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世界眼光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办学条件

2.1

校园校舍

校园占地一般不少于300亩。

校舍一般不少于12万㎡。

校园功能分区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职业教育特点突出,充分满足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和学校发展要求。

校园占地一般不少于300亩(体育、艺术、特殊教育等专门化学校、特色学校可适度放宽要求)。

校舍一般不少于8万㎡(体育、艺术、特殊教育等专门化学校、特色学校可适度放宽要求)。

校园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明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满足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和学校发展要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A

B

2.

办学条件

2.2

师资队伍

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需要的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达专任教师数的65%,其中双师型教师达75%。

主干专业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

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0%。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专任教师数的30%左右。

有省级名师工作坊;有省级专业带头人或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或教师在指导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国家一等奖。

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要求。师生比不低于1:20。

专业教师达专任教师数的60%,其中双师型教师达70%。

主干专业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人。

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10%。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不少于20%。

2.3

实习实训场地

场地设施完善,设置科学,使用规范。

有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每个专业有3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成2个以上省级示范实训基地。

有较为完善的、满足教育教学、文体活动和生活等需要的场地设施。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每个专业有2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成1个以上省级示范实训基地。

2.4

设施设备

实训设施和仪器设备先进,信息化程度高,具备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功能。工科类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8000元,其他专业不低于6000元。

 和学生总总师阅览室般不少于专任教师总要现代学徒制试点安徽为主,生均图书40册(专业用书一般不少于1/3);报刊120种以上;教师、学生阅览室座位一般不少于专任教师数的30%和学生数的15%。

有与专业相匹配、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生产性实训要求的实习、实训设施和仪器设备。工科类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6000元,其他专业不低于4000元。

生均图书35册(专业用书一般不少于1/3);报刊100种以上;教师、学生阅览室座位一般不少于专任教师数的25%和学生数的12%。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A

B

2.

办学条件

2.5

信息化建设

建成智慧校园,为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和决策提供快捷、个性化服务。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广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互联网+”智慧教学、管理、服务新模式。

学校教学用计算机的师机比达1:1,生机比达5:1。

有独立的门户网站,建成了数字校园,管理服务平台和资源服务平台得到充分应用。

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与管理,师生均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并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3.

人才培养

3.1

立德树人

德育工作有创新,成效明显,形成2个以上有特色的德育品牌项目,在省内外产生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成效显著。

优秀传统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建设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时代特征和个性彰显的学校文化,文化育人成果丰硕。

有标准化的心理辅导中心和教育团队,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健全。

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优秀率逐年提高。

学生劳动观念普遍树立,并具备较高的劳动技能。

落实德育大纲和德育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德育实践体验,学生自觉践行公约。德育工作责任落实,保障有力,有针对性,形成1个以上有特色的德育品牌项目,在全省产生示范作用。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形成有特色的文化育人氛围和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心理辅导室和教育团队,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逐年提高。

注重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3.2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形成5个及以上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度高,充分反映地方主导产业和行业、企业发展要求及职业岗位变化趋势的主干专业;主干专业支撑相关专业聚合形成

专业建设规划科学,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形成2-3个反映地方主导产业和行业、企业发展要求,与企业需求匹配度高的主干专业。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每个主干专业与2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A

B

3.

人才培养

3.2

专业建设

1-2个专业群。

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方式与途径,形成运行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每个主干专业与3个以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所有适合的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且成效明显,并有省级及以上现代学徒制项目;牵头组建省级行业型或跨市的区域型职教集团。

广泛运用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深入实施。

建成2个以上省级示范专业。

个以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牵头或参与组建职教集团,并有市级及以上现代学徒制项目。

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有效运行,企业深度参与制定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生产过程,与岗位需求衔接,校企协同,工学结合,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

建成1个省级示范专业。

3.3

课程建设

建立了能力本位、实践主线、项目主体、科学实用全覆盖的专业课程体系

有能够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课程研发团队,主干专业课程均有不少于5门校级以上精品课程。

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制度及校本教材校企合作开发、审核机制,主干专业均有不少于5本特色明显的校本教材

主干专业均建成包括网络课程、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名课音像等数字资源,实现网上学习、在线辅导、考试评价。

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和省相关要求;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开出率达95%以上。

 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形成精品课程研发团队,主干专业均有不少于3门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和1门以上网络课程。

 健全教材选用制度及校本教材校企合作开发、审核机制;主干专业均有不少于3本特色明显的校本教材。

4.

内部治理

4.1

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高,办学思想先进,掌握职业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

党组织战斗力强,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履行监督、保障和参与重大决策职能;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群团组织作用充分体现。

学校领导班子办学理念新,办学思路清,事业心、责任心强,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校长符合任职条件,做到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党组织战斗力强,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履行监督、保障和参与重大决策职能;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A

B

4.

内部治理

4.2

管理机制

现代学校制度健全。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特色鲜明,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完善,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内部管理机构健全,运行高效;形成体现学校特色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成效显著

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制定有特色的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开放办学,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内部管理机构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成效明显

4.3

教学管理

重视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现代化管理水平高。

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督导机制运行有效,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科学。

深化教学模式等改革,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保障体系,建有教学运行与诊断信息化平台,全面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建立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教研组织机构健全,充分发挥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引领与服务功能,成效显著。教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推广运用。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有效的教学督导机制,健全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

推行教学模式等改革,成效明显;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保障体系,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及时发布质量年度报告。

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组织教学研讨、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运用。

4.4

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制度完善,执行效果好,管理水平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指导和顶岗实习及就业跟踪管理成效显著。

学生资助体系和监管机制完善,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规范,学生资助工作成效好。实习学生按规定参加实习责任保险。

班团组织运行有力,学风好,班风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会、社团建设成效显著,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成果丰硕。

学生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有效,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安全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

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程度较高。有效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指导、顶岗实习及就业跟踪管理。

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和监管机制,规范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学生资助工作成效较好。实习学生按规定参加实习责任保险。

班团组织运行有力,班风、学风良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会、社团建设有成效,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有成果。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A

B

4.

内部治理

4.5

后勤保障

后勤管理机构运行高效,管理制度执行效果好,信息化手段辅助管理成效显著。

后勤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有力,信息化手段辅助管理成效明显。

5.

质量效益

5.1

办学规模

学历教育在校生不少于5000人(体育、艺术、特殊教育等专门化学校、特色学校可适度放宽要求);各类培训年均3000人次以上。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人才。

学历教育在校生不少于3000人(体育、艺术、特殊教育等专门化学校、特色学校可适度放宽要求);各类培训年均2000人次以上。

5.2

培养质量

教学成果显著,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校生年巩固率达98%以上;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行政部门举办的技能大赛成绩优异,获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毕业生取得若干专业能力证书比例达到60%以上,就业率达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就业质量高。

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典型。

在校生年巩固率达95%以上;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行政部门举办的技能大赛成绩优异,获省级一等奖。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90%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就业质量较高。

培养出一批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涌现出创新创业典型。

5.3

社会效益

主干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90%以上。

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社会声誉好。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均达90%以上。

学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有成果;主动参与美好乡村、美好社区建设,成效突出。

学校主干专业建设带动本校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效果好;对口支援省内1所职业学校,效果好。

学校各项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形成了原创性的模式和经验,办学成果、办学经验及形成的制度被同类院校借鉴学习,

专业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度高;主干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80%以上。

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社会声誉良好。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均达80%以上。

学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主动参与美好乡村、美好社区建设,成效显著。

主干专业建设带动本校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对口支援本地区1所职业学校,效果良好。

学校办学成果、办学经验被同类院校借鉴学习,在省级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A

B

5.

质量效益

5.3

社会效益

在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或在全国会议作典型交流,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

做大培训,通过多种形式面向各类从业人员,广泛开展以提升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各类培训。

做好职业启蒙,面向普通中小学生开设职业技能类课程,参与其职业技能类课程开发,成效显著。

以上媒体宣传报道或全省会议作典型交流。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和老年教育,面向社会各类全体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积极参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企业建设。

面向普通中小学生开设职业技能类课程,成效明显。

6.

特色创新

学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内部治理、开放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独创性,形成具有典型性、特色鲜明的创新工作案例,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知名度高,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学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内部治理、开放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创新发展,具有独特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微信公众号